
校史馆外景
地大新闻网讯(通讯员 徐燕 刘欣)5月30日,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防科工局联合发布2023年度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认定名单,我校校史馆入选。

地质科学家精神主题雕塑

“大师风范照汗青”展厅

地质科学家精神主题油画

爱国地质教育家袁复礼教授西北科考时期的科研手稿

“大地的女儿”池际尚院士指导青年教师、为学生授课时使用的费氏台显微镜

中国矿物晶体结构与晶体化学学科创始人彭志忠教授实验用的测角仪
校史馆于2018年5月开始筹建,2022年11月5日开馆。总建筑面积5400平米,共有“大师风范照汗青”等5个展厅,展线长达722米,展出史料照片、书信手稿、证章教具等2696件,多媒体设备22处,浮雕、油画、场景复原等艺术品23处。场馆以一流的展陈设施、生动的展陈呈现、丰富的宣教活动和完善的工作制度,大力弘扬“爱国奉献、艰苦朴素、求是创新、勇攀高峰、知行合一”的地质科学家精神,是一座珍藏地质科学家光辉史迹的资源宝库,生动鲜活地展示了以冯景兰、袁见齐、尹赞勋等71位院士,和以袁复礼、张席禔、潘钟祥等19位创校学术元勋为代表的学术大师,及全校235位二、三级教授的事迹精神,展示科学家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豪情奉献,科技报国、集智攻关的接续奋斗和矢志教育、甘为人梯的师者情怀。该馆还以巨幅油画描绘了地质科学家群体的精彩形象,并依托“名师面对面”多媒体互动平台,展播科学家们毕生攀登自然、科学和人生高峰的感人故事。
据了解,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是展示、宣传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个历史时期中,为科技进步、民生改善、国家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个人和团队先进事迹,具备教育功能的示范性场所。依托校史馆,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学家精神宣教活动,逐步将校史馆打造成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实训地、科技工作者国情研修的教学点、青少年爱国主义和科学教育的第二课堂、社会公众红色旅游的新打卡地。(编辑 孙彦钦 审稿 陈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