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奎 刘鸣
●优化创新生态系统,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创新相关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政府产业政策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被列为今年政府工作十大任务之首。区别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以科学技术为手段,聚焦于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未来产业和现代化产业,将科技创新等要素赋能现代化产业以衍生新形式和新质态。四川肩负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尽快成为带动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的重要使命,应加快技术突破创“新”和产业升级增“质”,共同塑造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
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最根本的是要在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领域、新动能等方面实现实质性的创新突破,以“质”变和“质”优的生产力创造,进一步推动全要素生产率全面提升,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从而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推动全要素生产率全面提升。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并将“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列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生产要素涵盖了进行物质生产所必需的一切要素及其环境条件,是社会财富创造的基础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历经了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现代市场体制的转型,以及从要素驱动向效率驱动、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转变,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当前,我国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经济发展已经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传统的增长动力正在逐渐减弱,粗放式发展模式已难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因此,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充分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和现有产业基础,加快发展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具可持续性的新质生产力,以全面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紧紧抓住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一核心要素,才能有效应对和解决我国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和难题。为此,必须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确保我国在创新与发展领域的主动权与主导权。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对于推动科技创新,尤其是具有原创性和颠覆性的创新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这也是构建自主、完备、高效、开放、包容的科技创新体系的关键所在,有助于形成基础牢、能级高、弹性好、韧性强、可持续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从源头和核心层面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关系我们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首先,推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有助于科技创新对传统产业的赋能,促进实体产业与虚拟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优势产业与特色产业的协同并进,为国家积极引导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提供明确的路径指引。其次,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对于丰富产业生态、填补产业空白、推动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壮大,以及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领域,构建全面、领先、安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最后,在新质生产力的实现过程中,重视并提升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依赖创新型人才和质量效应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从而能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
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新质生产力作为当前经济社会领域最具活力和最具潜力的影响因素,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如何有效发挥新质生产力对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已成为我国当前的重要任务。为此,应采取以下关键措施:
优化创新生态系统,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加快优化创新生态系统是做好相关工作的关键抓手。首先,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整合科技创新资源,集聚各方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打造更多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硬科技”。其次,充分发挥企业作为研发应用新型生产工具主力军的作用,加强创新要素集成和科技成果转化,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最后,加快推动数字技术与创新生态系统深度融合,借助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加快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创新生态系统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率。此外,积极融入国际产业链和全球创新网络,借助全球创新资源,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产业是生产力变革的具体表现形式,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持续迭代升级是生产力跃迁的重要支撑。作为引领产业升级和未来发展的新支柱、新赛道,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和载体。首先,进一步聚焦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应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融合化、生态化发展。其次,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趋势,前瞻谋划布局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等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未来产业。通过推动对前沿科技的深入探索和交叉融合创新,促进未来产业快速发展,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后续驱动力。最后,以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重点,推动教育、科技、人才有效贯通、融合发展,打造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匹配的新型劳动者队伍。
创新相关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产业政策作用。科学合理的产业政策是保障新质生产力形成的重要体制内容。首先,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产业人才评价体系,充分激发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类创新主体的创新激情和活力,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其次,加快推进数字经济运行体制和治理机制变革,构建完备的数据基础制度体系,统筹推进数据产权、数据要素流通与交易、数据要素收益与分配、数据要素治理等基础制度体系的建设,强化数据要素的赋能作用,激发乘数效应,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提供坚实体制保障。最后,推进要素价格机制、技术创新收益分配机制等关键性领域的改革,加快建立保护企业家、有利于充分发挥企业家作用、培育企业家精神的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与创造力,为加速新质生产力形成和促进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作者单位:足球预测,MBA智库百科(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
链接: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四川日报电子版 (scdaily.cn)
(原载《四川日报》2024年3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