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预测,MBA智库百科

工程地质传承与创新:首届晏同珍讲座在我校举行

发表时间:2024-12-11     点击:次     编辑:张冰

地大新闻网讯(通讯员 董杉 文新)12月7日,由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与我校联合主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等25家单位协办的首届晏同珍讲座在我校举行,来自全国工程地质领域的180余名专家学者到场参会。

晏同珍先生是我校原工程地质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是我国滑坡研究的先驱,是杰出的工程地质学家和工程地质教育家。他系统地提出了滑坡学一系列理论与研究方法,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推进了我国工程地质研究发展。2024年是晏同珍先生诞辰100周年,本次讲座主题是“工程地质传承与创新”。

工程学院院长王亮清教授主持开幕式。

参会代表共同观看了《纪念晏同珍先生诞辰100周年》主题视频,了解晏同珍先生的科学人生和取得的主要成就。

我校副校长王力哲教授代表学校向到场专家学者表示欢迎。他介绍了晏同珍先生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等领域取得的突出成就。他表示,举办晏同珍讲座不仅是对先生的纪念,更是一次学术交流的盛会。通过梳理总结晏同珍学术思想,做到创造性转化,不断丰富完善工程地质理论体系,为我国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工作贡献更多智慧力量、培养更多服务国民经济建设的卓越工程师人才。

中国科学院院士、长安大学彭建兵教授致辞。他讲述了晏同珍先生在滑坡学研究以及促进工程地质学科发展等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他特别强调晏同珍先生潜心育人、孜孜不倦,培养了一批优秀学子,成长为我国滑坡致灾理论研究、区域预测预报、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的学术骨干。他希望工程地质领域学者要传承和发扬先生治学精神,推动学科创新性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宁波大学杜时贵教授致辞。他追忆了自己在地大求学、工作期间与晏同珍先生接触所感受到的大师风范,表达了对先生的深切缅怀与崇高敬意。他号召与会学者以晏同珍先生为榜样,在科学研究中锐意进取,勇攀科学高峰,推动工程地质学科理论与实践取得新突破。

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我校湖北巴东地质灾害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站长唐辉明教授发言。他回忆了自己在晏同珍先生指导下取得的成长与进步,他表示,将永远铭记先生教诲,继承并发扬晏同珍学术思想,在教学科研道路上不懈奋斗,为培养更多优秀学子、推动学科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组委会秘书长、我校工程学院工岩系党支部书记葛云峰教授对讲座筹备情况进行了报告。

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IAEG)秘书长、绍兴文理学院伍法权教授以《晏同珍教授的学术思想》为题作报告。他从建立滑坡学的框架、滑坡生长演化理论、滑坡构造力学理论、滑坡区域预测方法、滑坡力学机理理论以及工程地质学术思想等方面深入阐述晏同珍学术思想,希望青年科技工作者持续推进滑坡学研究,强化工程地质基础研究。

晏同珍先生长子、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晏磊教授以《父辈地质影响与遥感交叉跨越》为题作报告。他说,父亲在学术领域的执着追求对他个人学习与科研道路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介绍了自己在高分辨率成像与遥感定标、偏振与无人机仿生遥感、时空信息反馈控制与仿生导航等领域开展的研究工作。他表示,遥感技术的引入为地质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方法,使得野外地质观测更加高效精准,未来将进一步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促进地球系统科学发展。

讲座共有11个特邀报告。许再良正高级工程师作《铁路地质灾害筛查评估与监测预警综合解决方案》报告,程谦恭教授作《青藏高原高速远程滑坡研究》报告,韩贵琳教授作《筑坝拦截对流域水环境的影响——以澜沧江为例》报告,范宣梅教授作《强震和极端气候诱发灾害链动力学机制与风险预测》报告,祁生文教授作《岩体结构动力学与地震滑坡》报告,朱鸿鹄教授作《特大型库区滑坡界面行为:多元表征与灾变解析》报告,吴红刚教授作《青藏高原特殊条件下典型滑坡和工程边坡灾变防控关键技术》报告,黄强兵教授作《黄河上游巨型滑坡成因与灾害链效应》报告,李彦荣教授作《黄土斜坡热响应及其驱动的倾倒型破坏》报告,张文教授作《岩体结构热物理模型构建与响应分析初探》报告,李长冬教授作《水库滑坡易滑地层与物理力学启滑机制》报告。

讲座围绕工程地质领域的学术前沿,既关注岩体结构动力学、岩体结构热物理模型等理论问题,又聚焦水库滑坡、黄土斜坡、高速远程滑坡、铁路地质灾害等不同类型滑坡以及地震、极端气候诱发的灾害等方面开展深入探讨,呈现了工程地质学科最新研究成果,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在自由讨论环节,与会学者就相关报告进行了热烈交流与探讨。

本次讲座不仅系统阐述了晏同珍教授的学术思想,还展示了工程地质学科各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促进了跨学科交流合作,助力学者们传承晏同珍先生的治学精神,加强科技创新、深化科研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地质灾害挑战,推动地质灾害理论研究与技术应用迈上新台阶。(编辑 焦思勤 审稿 陈华文)